公务员遭遇“裸年” 隐性福利锐减 连水果都自己买
发布日期: 2014-02-12 来源:新华社

  “往年塞得满满的储藏间空了,今年吃个水果都要自己掏钱买,孩子都说好玩意儿少了”……今年春节,在中央八项规定下,一些公务员的“额外福利”没了,着实体会了一把“过裸年”的感觉。随之而来,关于“待遇差”“工资低”的吐槽声不绝于耳。

单位“什么都没发”

  “以前单位会组织搞春节晚会、游园活动,然后进行抽奖,一等奖会有数码相机等价值2000元左右的奖品,今年春节这些活动都没有了。”福建省直机关一位李姓干部说。

  甘肃省某厅局一位处级干部说,以前过年,单位都会发几百元不等的购物卡,更早的时候还会发一些年货。今年则什么都没发。

  家在农村的兰州市干部刘某想带几本挂历、台历回老家,最终自己花钱买了两本。他说,往年单位发的和朋友送的挂历、台历、春联多得没处放,今年却只能自己掏钱买。

  “什么都没发”的单位不在少数。记者调查发现,今年春节,多数党政机关都“一毛不拔”。采访中,记者听到不少公务员抱怨“正常福利都没了”,在超市商场,掏现金、刷银行卡的公务员明显增多,使用购物卡的则相应减少。

  “水果都是自己买的”

  不仅单位不发福利,以“灰色收入”面貌存在的另一种“福利”—与相关单位的礼尚往来,也呈锐减之势。苏北某市一副局长“诉苦”道:“往年过年,除了包 红包,家里什么时候动过现金?购物卡用不完,吃的喝的用的,储藏室都摆不下,给家里亲戚分分都还吃不完。今年不说别的,连水果都是自己买的。”

  南京某机关一位给领导开车的驾驶员说,往年,年前那段时间很忙,“来送土特产什么的特别多,人家送了东西来一般都先放车里,很多时候都要我去接收,领导拿得多了,也不免要分我一些。今年几乎没人来送,倒是落个清闲,但这过年的"福利"就大缩水了。”

  公车私用长期以来是党政机关内的一个“顽疾”,被称为车轮上的腐败。福建省委组织部的一名干部今年春节回泉州老家,看到了一个明显的变化:公务员私人买车现象一下子增多了。“很多车子都是在最近3个月内买的,大家再也不敢随便坐公车。”

  工资不高但过得滋润

  过了个冷清年,陕西一公务员在网上吐槽,称自己是“过裸年”。这一消息顿时激起千层浪。

  长期以来,民众对公务员的印象普遍是“福利好”“隐性收入多”。无锡市民张某的儿子在税务部门做公务员,“他们工资确实不高,但福利说实话真不错。我 儿子虽然不是什么领导,也一样有人送礼。最重要的是,看病、养老这些方面的差别太大了。我觉得就算收入翻倍,也没有理由换工作。”老张坦言。

  老张的想法代表了不少百姓的观点,这从每年公务员考试时“千军万马过独木桥”的“盛景”中就可窥见一斑。南京白领李静蓉说:“虽然我一个月有6000 块钱收入,但和我只拿3000多块工资的公务员同学比起来,感觉还是没有她过得滋润。”她给记者算了笔账,除了可能会有的年终奖,自己的收入基本是固定死 的,没任何外快。“但我同学却经常有各种福利。我就没见她断过购物卡,其实这些也是收入的一部分。”

  背景

  公务员福利制度

  从孩子入托到福利分房,数十年前国家机关“单位办社会”“机关办社会”的大包大揽式福利待遇,已成历史。

  1993年8月公布的《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》,明确规定公务员工资按劳分配、定期增资,工资水平应与国有企业相当人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大体持平。此外,公务员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地区津贴和其他津贴。

  2006年1月1日,《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》废止,伴随而生的是对公务员工资福利保险(放心保)制度规定更为详尽的《公务员法》。依据《公务员法》, 公务员工资包括基本工资、津贴、补贴和奖金。其中津贴包括地区附加津贴、艰苦边远地区津贴、岗位津贴等津贴;补贴包括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的住房、医疗等补 贴、补助;奖金主要指定期考核获评优秀、称职者的年终奖金。

  时评

  为公务员“买苹果”喝彩

  屡屡刺痛公众神经的,是公务员那些无法可依乃至与法相悖的“隐性福利”。小到一张张逢年过节人人有份的购物卡、电影票以及下级单位送上的特产年货,大到被媒体曝光的公务员享受经适房、以考察为名的公款旅游,不一而足。

  事实上,那些“不该有”的福利本就不应成为公务员心安理得的囊中之物。今年春节出现了过“裸年”的公务员,令公众欣喜。中央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要 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,这意味着,“反四风”不会是“一阵风”,而会一直刮下去。那些心存幻想的少数人也需要立刻停止抱怨,多找自己的问题,照照镜子, 洗洗澡,从今天起认认真真地做一个好公仆。